加快“一微克”减排措施落实。坚持问题导向,围绕移动源、生产生活源等领域,以PM2.5和臭氧的主要前体物氮氧化物(NOx)和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减排为核心,加速推进各项措施。加快工程性减排措施推进,通过补贴政策宣传,加快国三汽油车淘汰更新工作,累计淘汰7.7万辆;召开核心区燃油锅炉房整合替代改造推进会,逐一研究形成初步改造方案;加快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,延庆等区确定改造范围制定改造计划。创新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,提倡夏季储油库和加油站在夜间装卸油,采取价格优惠等方式引导车主夜间加油,减少白天高温时段油品挥发;对全市34个产业园区、企业集群开展VOCs浓度走航监测,实现VOCs精准溯源监管;通过培训会等形式,组织各区用好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,推动实现在线监控与执法监管闭环管理。
严格执法监管。针对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和季节性污染特征,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监管。提升移动源执法力度,加强进京路口重型柴油车执法力量部署,累计路检73.5万辆次;开展驾校汽油车专项执法,全面检查全市100多所驾校、1万多辆教练车。施工扬尘全覆盖检查,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组织全市“施工安全环保月”活动,城管执法系统同步开展施工扬尘“专项执法月”,1-4月共查处施工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7686起、同比增加44%。紧盯渣土运输污染,通过“每周行动日”组织对渣土车集中夜查,4月份查处违规渣土车辆1237辆、黑渣土场5处,对昌平区城南街道一工地露天堆放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顶格处罚100万元。开展固定源交叉执法,对8个排名靠后街道(乡镇)开展第二轮“点穴式”执法,创新开展核心区餐饮业交叉帮扶执法,推动餐饮企业规范安装使用净化设施,实现达标排放。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飞行检查,在前期摸排分析基础上,对本市重点水泥企业、燃气电厂开展飞行检查,对排污许可、环评及重污染应急等法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调查取证,发现问题依法依规查处。
注重执法宣传联动。采取伴随采访、专题发布等方式,全面深入报道执法情况。设立微博“曝光台”、微信“以案说法”等栏目,曝光云海肴、必胜客等企业餐饮油烟治理设施未开启、通州区环球影城二期一工地大面积裸土未覆盖等违规行为,扩大执法成效,对企业、施工单位等形成震慑。持续推出“红黑榜”,公开全市街道(乡镇)TSP浓度和道路尘负荷排名情况,发挥社会监督作用。
下一步,本市将紧紧围绕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”各项任务措施,在全面落实常态化措施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;结合季节特征,近期重点抓好施工高峰期扬尘污染管控、夏季臭氧前体物VOCs治理,推动全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